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圖說:閱讀《人間福報》已成為孩子們的精神糧食。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攝
圖說:學童研讀《人間福報》中的科學新知。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攝
圖說:學童們展示自己喜歡的版面與剪報作品。
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攝
圖說:學校的三好榮譽榜。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攝
圖說:校長室前的大圓柱,是師生共同創作的成果。 人間社記者賴愛珠攝
圖說:校長鄒惠娟表示,閱讀《獻給旅行者365日》帶給她許多啟發。 人間社記者連曼欽攝〔三好校園〕屯山國小樂閱讀 結合境教更精彩
2024-01-19
位於淡水海邊的屯山國小,是新北市的偏鄉小學,雖然全校學生只有百人,但學習領域卻十分多元,學童透過閱讀《人間福報》增廣見聞、陶冶品格,並透過淨灘、保護海洋生態、食農教育等方式,讓學童懂得知福、惜福與感恩。
校長鄒惠娟表示,學校東方為大屯山脈,西臨台灣海峽,大屯溪流經學校南側向西出海,優美的環境與自然生態,成為最佳的鄉土教材資源,因此屯山國小以自然生態教學為特色,結合各項學習領域,陶冶學生健全的人生觀。
由於學校臨近海岸,為了維護海洋生態與環境、減少塑膠垃圾量,師長會帶著全校學童到海邊淨灘,讓學童透過清理海廢垃圾「做好事」,並藉此「存好心」保護海洋生物與沿岸的毛蟹、寄居蟹,以達「共生共存」的精神。
輔導主任林玟漣指出,其實不僅校方實踐三好,社會上也有不少人在「行三好」,例如學校淨灘活動有空軍部隊、「淨灘合作社」屯山小坊等單位協助,透過淨灘活動也讓學童們懂得如何分辨沙灘、礫灘及海漂垃圾的不同,進而思考如何垃圾減量、如何保護地球。
為了讓學童懂得感恩,學校也規劃「單車小旅行」,向大屯溪畔的陳天送銅像致敬。陳天送出身屯山里,曾在多明尼加做生意,返台時發現大屯溪遭到嚴重破壞,於是成立河川生態保育協會,致力「封溪護魚」與「有機農法」,陳天送於2004年去世後,里民為他在大屯溪旁立銅像,上面刻有「護溪先驅」4字。
除了有前人作為表率之外,校園內也有典範人物,例如幼兒園廚工簡葉真秀,在校服務30餘年,經常研發適合學童口味的健康、美味菜單,並透過烹調技巧、擺盤藝術來促進學童食慾,守護學童健康,因而榮獲2022年杏壇芬芳獎。
林玟漣表示,學校的《人間福報》讀報教育,是由佛光山檀教講師劉秀勤親自到校示範教學,培育師資,教師們觸類旁通,設計出多元教案,啟發學生們多元智慧,提升學習成效,培養主動服務精神。教師們的教案也入選112年全國性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等殊榮。
林玟漣表示,《人間福報》精美的圖像、豐富的內容,很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,孩子被吸引後,養成愛讀報、探究新知的好習慣;且有義工媽媽進班指導讀報教育,學童們長期讀報、剪貼好文章,彼此分享,《人間福報》已成為孩子們的精神糧食。
為了推廣食農教育,學校也與淡水農會合作,帶著學童下田插秧、採收玉米,讓學童知道農業的重要性,體驗農夫插秧的辛苦、豐收的喜悅,以及如何正確稻秧,印證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這句話,並從中教導孩童正確的食農觀念。
在美育方面,學校教學中心7層高的樓上,有一座米字型的黃色風車藝術作品,是學校的境教亮點;校長室前的兩根大圓柱,是師生們共同創作的校園自然生態美景縮影,有燕子、大冠鷲、白鷺鷥及沙丘上的毛蟹、寄居蟹等動物。
校長鄒惠娟表示,為了保護自然生態,校方結合境教,帶領孩子到校外觀察毛蟹生長,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,從境教與讀報教育中,滋養孩子們的愛心,了解生命的可貴,孩子們也會期待上課鐘聲響起,學習活出生命的光彩,培育自己成為未來的人才。
校長鄒惠娟表示,學校東方為大屯山脈,西臨台灣海峽,大屯溪流經學校南側向西出海,優美的環境與自然生態,成為最佳的鄉土教材資源,因此屯山國小以自然生態教學為特色,結合各項學習領域,陶冶學生健全的人生觀。
由於學校臨近海岸,為了維護海洋生態與環境、減少塑膠垃圾量,師長會帶著全校學童到海邊淨灘,讓學童透過清理海廢垃圾「做好事」,並藉此「存好心」保護海洋生物與沿岸的毛蟹、寄居蟹,以達「共生共存」的精神。
輔導主任林玟漣指出,其實不僅校方實踐三好,社會上也有不少人在「行三好」,例如學校淨灘活動有空軍部隊、「淨灘合作社」屯山小坊等單位協助,透過淨灘活動也讓學童們懂得如何分辨沙灘、礫灘及海漂垃圾的不同,進而思考如何垃圾減量、如何保護地球。
為了讓學童懂得感恩,學校也規劃「單車小旅行」,向大屯溪畔的陳天送銅像致敬。陳天送出身屯山里,曾在多明尼加做生意,返台時發現大屯溪遭到嚴重破壞,於是成立河川生態保育協會,致力「封溪護魚」與「有機農法」,陳天送於2004年去世後,里民為他在大屯溪旁立銅像,上面刻有「護溪先驅」4字。
除了有前人作為表率之外,校園內也有典範人物,例如幼兒園廚工簡葉真秀,在校服務30餘年,經常研發適合學童口味的健康、美味菜單,並透過烹調技巧、擺盤藝術來促進學童食慾,守護學童健康,因而榮獲2022年杏壇芬芳獎。
林玟漣表示,學校的《人間福報》讀報教育,是由佛光山檀教講師劉秀勤親自到校示範教學,培育師資,教師們觸類旁通,設計出多元教案,啟發學生們多元智慧,提升學習成效,培養主動服務精神。教師們的教案也入選112年全國性多元文化教育優良教案等殊榮。
林玟漣表示,《人間福報》精美的圖像、豐富的內容,很容易吸引讀者的目光,孩子被吸引後,養成愛讀報、探究新知的好習慣;且有義工媽媽進班指導讀報教育,學童們長期讀報、剪貼好文章,彼此分享,《人間福報》已成為孩子們的精神糧食。
為了推廣食農教育,學校也與淡水農會合作,帶著學童下田插秧、採收玉米,讓學童知道農業的重要性,體驗農夫插秧的辛苦、豐收的喜悅,以及如何正確稻秧,印證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」這句話,並從中教導孩童正確的食農觀念。
在美育方面,學校教學中心7層高的樓上,有一座米字型的黃色風車藝術作品,是學校的境教亮點;校長室前的兩根大圓柱,是師生們共同創作的校園自然生態美景縮影,有燕子、大冠鷲、白鷺鷥及沙丘上的毛蟹、寄居蟹等動物。
校長鄒惠娟表示,為了保護自然生態,校方結合境教,帶領孩子到校外觀察毛蟹生長,營造自由的學習環境,從境教與讀報教育中,滋養孩子們的愛心,了解生命的可貴,孩子們也會期待上課鐘聲響起,學習活出生命的光彩,培育自己成為未來的人才。
最新消息
南華大學文學系辦國際研討會 啟用「敦煌學專區」深化研究能量
2025-11-18佛光西來學校小小書法家 勇闖南加州學術賽場
2025-11-18新營講堂關懷弱勢淨化社區 傳遞佛光愛
2025-11-18西來寺三好學園佛學會考 親子攜手共精進
2025-11-18《藥師經》現代解讀 佛法智慧療癒身心
2025-11-18大洋洲佛學會考 佛光人跨世代共學
2025-11-18〔寶島采風〕風華古宅飄書香 文化綠廊續芬芳
2025-11-18心保和尚關懷圓通寺 讚歎三好家庭傳承有佛法
2025-11-18慈航半世紀、福國新十年 人間音緣感恩音樂會
2025-11-18北島佛光山三皈五戒 點亮自性放光人生
2025-11-18
相
關
消
息







